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樊登讀書
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文旅> 正文

分 享 至 手 機

以數字化保護傳承老技藝

時間:2023-08-16 08:39:23|來源:中新社|點擊量:6531

以數字化保護傳承老技藝

王江江(右一)與團隊進行拍攝記錄工作。

受訪者供圖

以數字化保護傳承老技藝

民間藝人載歌載舞。

受訪者供圖

來到新疆近13年,王江江的足跡遍布300多個村莊,為2000多名非遺傳承人、民間藝人留下了文字和影像素材。“這樣不辛苦嗎?你最終想實現什么效果?”不少人對此感到疑惑。

“沿途風景很美麗,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,令人難忘。傾心做熱愛的事,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。”王江江說。

出生于河北的王江江自幼喜愛音樂,大學就讀于西安音樂學院,之后前往意大利深造,主修歌劇表演與作曲。在意大利留學近3年時間里,王江江對西方音樂理解漸深,但同時發現,海外對中華文化尤其是相關音樂知之甚少。“中華文化中有這么多的音樂形式,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呢?”王江江心底有個聲音在回蕩。

2009年王江江回國,開始了一人一車的“尋樂”之旅。他走過10余個省、市、自治區,學到了不少此前未曾接觸過的音樂形式。一次,他無意間從紀錄片中看到一段維吾爾族老人表演木卡姆的畫面,那一刻,他深受震撼。“那種音樂的代入感非常強,仿佛能直擊內心深處,很容易產生共鳴。”此后,他著迷地搜索各類木卡姆資料,并產生了強烈的沖動:我要去新疆研究木卡姆。

2010年,王江江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文體局的一名志愿者。剛開始時人生地不熟,但這一局面慢慢由音樂改變。“我通過音樂認識了第一個朋友,后來又認識了更多朋友,可以說是‘以樂會友’的過程。”在他看來,與音樂的碰撞和人與人相處之道一樣,都是從相互吸引到深入了解,其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和包容。

新疆維吾爾木卡姆是集歌、舞、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,2005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。其音樂結構完整,曲調豐富,節拍和節奏變化鮮明。在若羌縣,每有木卡姆演出,王江江總是第一時間前去近距離觀看聆聽。“木卡姆表達的感情豐富細膩,有很強的融合性,具有世界性的音樂特點。”

隨著對木卡姆了解更加深入,王江江也有了隱憂。“木卡姆的表現形式多樣,不同地域形式不同。除了非遺傳承人之外,還有很多民間藝人懂木卡姆,這項老技藝已經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,但是缺乏系統的音視頻資料去記錄。”

此后,王江江更專注地研究不同木卡姆的表現形式,在南北疆之間奔波進行系統記錄和整理。他拜訪傳承人、民間藝人,記錄他們的演出,并為他們建立電子檔案。木卡姆成為王江江與藝人們拉近距離、溝通情感的紐帶。同時,他也學會了維吾爾語,并先后創作了40余首頗具地域風情的音樂作品。

2021年,王江江將記錄的資料劃分出“傳承人面對面對話”“非遺展示”等多個欄目,在不同網絡平臺進行傳播,希望能將傳統文化呈現給更多人,引發更多人關注。

曾經,為了追尋音樂夢想來到新疆,而今,新疆已成為王江江的第二故鄉。除木卡姆外,哈薩克族“黑走馬”、土陶制作……這里諸多傳統文化都吸引著王江江去挖掘、記錄、整理。“在這里,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多元性和百花齊放?,F在我做的工作僅僅是很小一部分,這條文化傳承保護之路我會一直走下去。”他說。
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hf2922.com/showinfo-33-297557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• 責任編輯 / 裴怡楠

  • 審核 / 朱洵 平筠
  • 終審 / 張凱旋
  • 上一篇:敦煌畫院:傳遞好“向善守正”的精神原力
  • 下一篇:產品活動上新 紅色旅游火熱
  • 在线高清无码一级片